首頁 搜索 分類
您的位置:首頁 » 裝修設計 » 哪位能說一下山牆角柱設計通常多少錢?
問題 【裝修設計】  【歸檔】18年05月21日

哪位能說一下山牆角柱設計通常多少錢?

網友回答
 最佳答案 柱(1)柱的位置主要垂直承重構件,屋面荷載自上而下經此傳至基礎。依照部位可以分為簷柱、中柱、金柱、山柱、角柱等等(2)柱的截面形狀圓柱分為直柱和梭柱兩種。以及八角柱,方柱,梅花柱,雕龍柱等不同的柱式。(3)柱的生起和側腳升起:宋遼建築的簷柱由當心間向兩端升高,使簷口呈一緩和曲線,明清少用。(當心間不升起,次間升起2寸,這些各間依次遞增)側腳:宋代建築外簷柱在前後簷向內傾斜柱高的10/1000,在兩山向內傾斜8/1000,角柱則兩個方向都有傾斜,明清已多不用。二.梁建築中的水準受力構件,常支承於二柱頂端或其他梁枋上.依部位有大樑、抱頭梁等。在較大型的建築物中,梁是放在斗拱上的,斗拱下麵才是柱子,而在較小型的建築物中,梁直接放置在柱頭上。(1)梁的位置:單步梁、雙步梁、三架梁、五架梁、七架梁、順梁、扒梁、、角梁(2)梁的外觀:直梁、月梁(虹梁)(3)梁頭式樣:挑尖梁頭、批竹梁頭、螞蚱梁頭通常用在廡殿頂建築中,當廡殿建築採用推山做法時,由於兩山向外推出,脊檁要隨之加長,那麼兩端便三、檁(桁)與屋脊平行、為安置在梁架間支承椽、屋面板的構件依清《工部工程做法則例》:有鬥栱之大木用桁,無鬥栱之大木用檁取名方式與柱的名稱一致:簷檁、金檁卷棚檁為雙數宋稱:梁—栿檁—槫(fu)(1)檁的名稱:簷檁:在簷柱上的是簷檁挑簷檁:在有斗拱的建築中,位於挑簷枋上的是挑簷檁老簷檁:在重簷金柱上的是老簷檁脊檁:在屋脊上的是脊檁。在脊檁上安置有斷面為六邊形的扶脊木。其上安脊樁以固定正脊,其兩側剔椽窩以安脊椽金檁:在脊檁與簷檁或老簷檁之間的都是金檁,若有多數的金檁(在大式建築中),則以上中下別之。挑山檁:在懸山大木結構中,檁(桁)伸出山牆或排山之外的檁。四、枋水準承重及聯繫構件有額枋、隨梁枋、穿插枋、平板枋等進深方向:隨梁枋、穿插枋面闊方向:如圖所示(1)額枋(宋稱闌額)額枋。早期位於柱頂,隋唐以後移到柱間。宋稱闌額,額枋的斷面寬度為高度1/2~2/3,其出頭部分多做成霸王拳樣式。較多建築多有兩層額枋,上面斷面較大的為大額枋、下層較小的為小額枋(宋稱由額)。之間填以墊板,位於柱腳處的稱地栿。(2)平板枋(宋稱普拍枋)平置於闌額之上,是用以承托斗拱的構件。(3)雀替雀替(宋《營造法式》中稱綽幕枋)是置於梁枋與柱相交處的短木,可減少梁枋之間的淨跨距離。雀替隨開間的變化而變長=1/4淨開間,但寬度不變雀替的設計隨材料、形式的變化而變金枋:在金檁下麵平行安置於瓜柱間的枋木稱金枋。安置在上金檁下麵的稱上金枋,安置在下金檁下麵的稱為下金枋,在脊檁下麵脊瓜柱間的枋稱為脊枋。隨梁枋:在較大型建築進深方向,兩柱間大樑下面緊貼著的為隨梁枋。正心枋:在清式建築斗拱的正心拱上,由槽升子承托的枋木穿插枋:用以輔助連接金柱和簷柱,通常在大式建築不用五、椽椽:指排列在桁檁背上以承托屋面荷載的細木杆件六、斗拱增加擠壓面的作用支承挑簷檁聯結柱網減少淨跨,減小彎矩、剪力抗震裝飾作用等級標誌模數作用①鬥的位置:坐鬥(又叫大鬥,宋稱櫨鬥):最下的構件②鬥的組成:鬥耳:鬥口兩側的突出部分鬥腰(宋稱鬥平):鬥口下的平直部分鬥底(宋稱鬥欹):下面的傾斜部分十八鬥:除了大鬥以外的鬥全是十八鬥宋、清時期鬥的名稱的對應關係清宋鬥坐
 相關用戶問答
地圖 隱私 臉書 聯繫
搜索
喜欢就按个赞吧!!!
点击关闭提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