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商鋪的公攤面積一般都是在50%左右。使用面積在50%.
-
商鋪不屬於住宅類,所以如果你之前無買過房屋貸款的話,現在購買的房產辦按揭的話,是屬於第一套
-
因為商鋪是經營用途,與外界保持頻繁的聯繫,管理難度遠遠大於住宅房屋的難度,所以商鋪的物業管理費要比住宅的貴。
-
1、評估費:評估價的0.5%2、契稅:評估價 的3%3、交易費:建築面積×8元/㎡ (存量房)4、印花稅: 評估價的1‰ + 5元?申請:80元5、營業稅:評估價的5.55% 6、個人所得稅:評估價的1.5%7、土地增值稅:評估價的1%*注:(1)、商業房過戶時全部徵收營 業稅和人個人所得稅。 (2)、產權用途為辦公、商用或其它的,都按商用房過戶標準收費。 (3)、商業房手續與二手房過戶手續相同。 (4)、其中交易流程和所需要的手續和二手房過戶相同
-
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,如果有可能會發生爛尾,請儘早採取法律途徑維護自己利益,可以組織業主共同請律師集體維護自身利益。
-
首先:頂樓的光線比較足,牆面及板面都會吸熱,夏天再多的冷氣也抵擋不住。 其次:頂樓如果是幾十層以上的,那供水肯定不足,家中缺水情況也會出現,比較麻煩。 最後:上下電梯麻煩,特別是如果電梯壞了在維修的話,那真的是跑樓梯都跑死人了。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一定的幫助。
-
算二套,規定認定是否二套,是以家庭為單位界定劃分,你本人婚前有了一套住房嗎,或是有過貸款買房記錄,在婚後,不管是以你的名義還是你配偶名義,再買房子,都算二套!
-
層高是建築物的層間高度,即本層樓面或地面至上一層樓面的高度。平行的話各算各的層高啊
-
這是計劃經濟制度的產物,以單位福利的形式,分配給個人的房. 福利房同樣有房產證,就是上市交易有時間限制,一般需要五年。 福利房是單位給補貼的房產,但往往房產證在單位,5-10年才會拿到房主手裡
-
可以去相關部門進行相關的瞭解,也可以去網路上去查詢相關的資訊,這種規定一般都是國家頒佈的宏觀調控
-
就是從第二個人手上買來的房都屬於二手房,我個人是這麼覺得的。
-
房改房是參加房改的產權房,來源有的是單位的,有的是使用權的,在購買是若是產權的就要交土地出讓金,這個多少根據原產權的百分比不同,若是使用權的就要按工齡去買取.福利房多半是產權房,是單位分配給個人的福利用房
-
公攤面積不就是除了你入戶的使用面積之外的,包括樓梯間啊,水電間啊,電梯間啊,還有公共走廊什麼的,如果一層有兩戶而且面積一樣,就你們兩戶均攤,如果是三戶或者更多,就幾戶按比例分配公攤了,但是公攤面積是算到你這一戶出售面積之內的
-
那個是要看你買的什麼房子了多層、高層、小高層公攤都不一樣的。我是做房產銷售的,之前賣過2個高層,房型樓層什麼都一模一樣,就是一個高層比另外一個多了個水箱,結果有水箱樓的就要比沒有水箱樓的公攤大了0.2%。一般人都注意不到的,但是你要是細算這個0.2%一套房子就要多掏600-1000元左右。而且還享受不到什麼東西。所以你也只能大概去瞭解這個東西了。它和房屋設計還有很大的關係。 影響公攤面積的因素: 1、戶型 同一棟樓裡一梯一戶、一梯兩戶和一梯三戶是不一樣的,典式樓和板式樓是不一樣的。 2、套內面積 正如你所說,房子大就多點,房子小就少點 3、公共設施 只有樓梯和既有樓梯又有電梯是不一樣的,公共設施、走廊越多公攤就越大。 4、建築規模 樓梯高度越高公攤越大。 普通住宅的一般公攤比例: 多層:8%——15% 小高層: 10%——20% 高層:15%——30%
-
這個說實話變更不了。如果你是要抵押貸款的話,本人建議你可以多諮詢幾家銀行,每一家銀行的具體政策是不一樣的。
-
滿3年後就可以去辦理3證了。
-
1、房屋權利人應持身份證到市房管局,填寫房產證遺失聲明; 2、到房產檔案館查檔並出具房產權屬證明(房產檔案館收取查檔費用); 3、在報上刊登權屬證書遺失聲明; 4、6個月後,房管部門發佈房屋所有權證書作廢公告; 5、房屋權利人持刊登遺失聲明和作廢公告的原版報紙、身份證及影本等資料到市房產交易管理處辦理遺失登記發證手續。 收費標準是房屋所有權證工本費10元/本,印花稅5元/本。
-
動遷房辦房產證流程: 動遷房辦理房照,是得以原動遷人的名。 第一次是用動遷手續,以原被拆遷人的名辦下來。期間要交的費用有公證費、房產稅、印花稅和辦證費。這是必須的。
-
補起來的,沒有證得房子法律一般是不給於保護的,你買的這種房子多數是小產權房,就沒有證,只是一張合同罷了
-
贈與稅比買賣稅費高 最好進行買賣 買賣稅費不滿5年房產 總房價5.5%營業稅+1%個人所得稅+1.5%契稅 滿5年不用交營業稅